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奋力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沈阳药科大学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校长 程卯生
(2024年5月2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行政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以来工作回顾
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悉心指导下,在学校党委的全面领导下,学校紧盯“十三五”规划目标落实,深入推进“十四五”规划任务实施,主动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与服务保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学校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学科建设成效取得新突破
“双一流”建设成果突出。学科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提升,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药学保持高位稳定,中药学实现提档进位。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和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数量较2018年增加一倍。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世界排名第58位,排名较2018年提升22位,稳居全球前万分之五,是辽宁省属高校中排名最高的学科。圆满完成辽宁省首轮“双一流”建设工作并顺利验收,药学学科获评“优秀”、中药学学科获评“良好”,取得各级各类标志性成果486项,获批上级学科建设经费3.3亿元。生物医药学科群入选首批辽宁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
学科专业布局持续优化。学位点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增省内唯一的生物与医药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新增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自主备案食品药学、医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纳米生物医学3个二级学科。建立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动撤销不适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业3个,调减办学规模专业4个,论证增设新专业2个。6个学位点顺利通过教育部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2个学位点顺利通过教育部专项学位点专项核验。在首轮全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位居前列。
二、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
育人格局进一步完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效显著,持续建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校史馆红色育人功能,建成北国药苑“一站式”学生社区,获评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和示范案例各1个,获评“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4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升,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2个,获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人次,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01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竞赛奖励414项,获得“三下乡”全国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1项、优秀图片团队1项、优秀实践个人1项。坚持“五育并举”,获评辽宁省第二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入选首批国家基础药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首批省级基础中药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30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8个,省级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占本科专业总数的90.5%。持续提升教学资源建设水平,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级131门。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1人,获评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首届辽宁省优秀教材15部。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省级2项。构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临床药学等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建成国内药学教育领先的药品GMP实训中心、临床药学智慧实训中心和模拟中药房,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省级2项。
研究生培养取得新成效。获批全国药学专业教指委、省教育教学成果奖16项,获首批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3门、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主题案例2项、全国药学专业学位教指委优秀教学案例12篇。打造论文质量“金字招牌”,连续九年研究生论文上级抽检合格率100%,获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6篇、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3篇、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9篇。获评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18个,2个基地建设成果被认定为“全国药学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建设特色成果TOP10”,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22家顶尖科研院所和知名制药企业联合建立协同育人基地,累计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433名。
稳步提升继续教育水平。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校外教学点9个,培育继续教育学生1.3万余人。举办同等学力及药学、中药学高级人才研修班82个,招收在职学员3403人,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多措并举做好招生就业工作。招生规模实现大幅度增长,2023年,招收全日制学生4453人,其中博士生200人、硕士生1628人、本科生2625人。相比2018年,招生总数增长55%,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分别增长61%、110%和33%。完善招生选拔机制,成为省内首批开展“本科生直接攻博”招生模式的省属高校。获批省内首个研究生入学考试高校考点。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全力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获评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单位。
三、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实现新提升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出台人才引进、人事招聘、职称评聘等相关管理办法和政策,破除“五唯”倾向,开展分类评价,推行实施PI制,优先保障高水平青年人才绿色通道,大力培育35岁以下教授,4名优秀师资博士后留校聘任正高级职称,其中2人在4年内成长为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获得者。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体制。打通人才上升通道,充分用好国家、省、市人才政策,将“六阶”培养体系与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进行对接,助力青年领军人才脱颖而出。新增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青年拨尖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1人、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奖1人。新增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教指委专家5人次。获评省部级人才称号或项目资助人选142人次、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
加强师风师德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新增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职工创新工作室1个、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1个,获沈阳高校师德标兵、先进个人称号2人,获评省教学名师24人。
四、科技创新成果获得新成绩
努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获批教育部智能药物递送系统设计与评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省级创新团队5个。学校“国家药物创新综合性平台”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批准挂牌,并被授予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第一批优秀课题承担单位,成功融入国家药物创新体系。
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再创新高。开展有组织科研,新增科研项目1775项,其中,国家重大重点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6项,纵向课题累计到款2.7亿元;横向课题累计到款2.9亿元,新增合同额超亿元重大项目6项,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实验室31个,合同额达6522万元。科技成果产出丰硕,获1类创新药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4个、2类新药药品注册证书2个,省级科技奖励22项,授权发明专利668项,发表影响因子大于5或中科院一区论文1444篇。斩获第十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集体奖优秀奖。获批辽宁省高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转化和技术转移A类基地、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省级大学科技园认定。
行业影响力持续扩大。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56场次,大型成果对接和学术交流会43场,26名院士应邀参会或到校指导工作。获得2024年第十七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及中国药学会药学大会承办权。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等10个省(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本溪高新区管委会、辽宁省人民医院、东北制药集团等20余家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康缘药业合作建设由院士任院长的沈阳药科大学康缘现代北药研究院。主办9种学术期刊,其中,《亚洲药物制剂科学》(AJPS)是国内首个被SCI收录的药剂学期刊,最新影响因子达10.2,在药剂学学科排名第一,连续五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呈现新气象
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延展。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化药学教育理念。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73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成立联合实验室17个。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化学药物大学、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药学院等6所院校签订校际交流合作协议。成功举办“2023药学前沿与药学教育学术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12场次,邀请263名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讲学。举办国际学生交流活动4次、派出学生代表团参加交流活动与研修143人次。派出短期出国(境)校际交流、学术交流86人次。共9名教师出国(境)进修、公派访问,16名学生赴国外进修联合培养或攻读硕士学位。聘请外国(籍)专家、教师46人次,聘任外籍客座教授69人。
对外合作渠道日益丰富。获批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成立中丹药物科学合作实验室和中日RNA动态与脑功能研究室。推进“一带一路”药大计划,“国际交流合作支持项目-教师研修、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实施方案”2个项目,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120万元。获批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框架下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55人。获批教育部中外人才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先后有28名学生完成全球治理课程学习、55名学生获得PBL课程学习证书。
六、管理与服务保障能力实现新提升
推动学校民主管理。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以修订《沈阳药科大学章程》为抓手,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及议事规则,推行教代会代表提案制度,落实学代会、研代会制度。使用校长邮箱,增设12个师生服务企业微信服务号,多渠道畅通师生诉求反映渠道。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获评全省企业事业单位治安保卫工作集体一等功、全省企业事业单位安防管理先进单位。
深入推进绩效管理改革。研究制发绩效考核管理系列文件,推动权力下放、自我管理,有效激发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热情和活力,营造了“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劣有所罚”的良好氛围,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绩效工资收入逐年持续增加,同比增长47.4%。
办学条件与环境持续优化。加速推进“一校两区”建设,获批“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过亿资金,建设校本部现代药学科技创新综合楼。改建扩建校史馆,落成校训石。图书馆、百全楼、播馨楼及中央广场系列建筑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加强“一网通办”建设,推进“智慧沈药”平台融通对接。图书馆现代化和智能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获评辽宁省“最美阅读空间”称号。持续打造家园文化,后勤管理与服务持续优化升级。强化内部控制审计,共完成各类审计564项,审减311万元。推进校办企业改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自筹经费年均增长12.4%。圆满完成校本部土地出让前期工作。校友会桥梁纽带作用更加提升,校友凝聚力更加紧密,爱校、荣校感更加强烈,辽宁省沈阳药科大学教育基金会自2021年7月份成立以来,截至目前,共接收捐赠收入2146万元。沉着应对新冠疫情,及时有效动态调整工作方案与应急预案,实现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今后五年的行政工作任务
未来五年,学校行政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锚定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奋力推进学校内涵式建设水平跃上新台阶,提升服务国家及辽宁重大战略需求能力,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建设一流学科,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强化学校“双一流”建设暨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在“双一流”建设中统筹规划作用,整体推进“双一流”建设。健全完善、深化落实学科建设主体责任制度,建立职责明确、分工清晰的学科组织管理体系。积极培育重大标志性成果,集中优势资源,把药学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中药学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ESI全球排名进一步提升。规范“双一流”经费使用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能。
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适量布局建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力争药学博士专业学位等授权点建设取得新突破,自主备案交叉学科或二级学科3-5个。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学科建设,建设好纳米生物医学、医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完善药学、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研究领域的设置工作。
持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优势特色学科群,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确保所有学位点顺利通过教育部学位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和专项核验。优化学科梯队结构,抓好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培育工作,保持各学科梯队建设稳定、结构合理。打造学科大数据平台,建成学校统一的、各部门互联的学科大数据平台。
二、坚持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全力做好学生教育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五育并举”,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发挥北国药苑“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加快学工系统一体化办公平台建设,优化研究生管理系统工作流程,提升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思政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思政教师,促进辅导员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加快南校区心理发展中心硬件设施和环境的建设,巩固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步提高学生资助工作力度、扩大覆盖面。调整优化本科各省招生专业目录及研究生招生结构与选拔机制,丰富招生宣传形式,持续提升生源质量。
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药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着力构建高质量药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全力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一流课程和优秀教材建设,持续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以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本科优秀教材等为标志成果,持续建强一流本科药学教育。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质量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评建与整改工作。深入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力建设国家级、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建设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体系。努力培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全力冲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多措并举持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实现国家级教学名师取得新突破。
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实施优质教学资源培育计划,持续开展研究生课程数字化建设项目,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组织研究生教材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切实增加省级及以上研究生优质教学资源,培育冲击更多更高级别教学成果奖。实施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计划,强化基地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严把研究生入口关、强化过程管理、优化分流淘汰机制。严控学位出口质量监管,积极培育创新成果,稳步提升省级及以上优秀学位论文数量。强化同等学力制度建设,规范过程及学位管理。
统筹推进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为依托开展教育培训,创建省级药监系统培训基地。坚持规范化办学和内涵式发展,持续做好校外教学点设置与备案工作,规范管理运行校外教学点。加强继续教育过程监管和质量监测。统筹推进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相关工作,加大非学历教育工作力度,精心打造培训中心“沈药”特色高端培训品牌,切实提升学校非学历教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开发省内第二学历生源,提升校内第二学历、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坚持引育并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建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抢抓人才引进窗口期,集中资源、汇集力量、拓宽渠道、加大力度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持续做好“师资博士后培养”抓后备、“引进启动”抓起点、“中青年计划”抓根基、“优青计划”抓提升、“卓青计划”抓拔尖、“全面推广PI”抓领军的六阶完整上升链条,与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实现对接。建设创新能力强、学术影响力大、国际化视野开阔的人才梯队。健全联系服务专家机制,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迭代升级人才线上线下服务体制,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政策、资金和生活上给予充足的支持和保障。
完善师资队伍评价管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破除“五唯”倾向,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系统推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统筹年度考核、聘期考核、晋升考核等各类考核形式,强化分类培养、分配激励、政策倾斜、平台支持,引导教师各展所长、快速成长。持续完善人才引进办法、招录考核方案,做好教师招录和公开招聘工作,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成立教师发展指导委员会,构建教师发展专家库,开展高质量、多维度、全职业生涯的教师培训进修。
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宣传表彰师德师风典型,严肃处理师德违规问题。建立师德考核机制,实行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制机制,压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构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协同配合的大教师工作格局。以师德师风建设激活育人效能,组织开展名师讲坛、讲课大赛等为载体的师德培育活动和师德师风专题模块培训,将师德教育内嵌到办学治校各环节、贯穿教师职业发展全过程。
四、坚持创新驱动,提升科研服务能力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以国际合作、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着力建设“国字号”科研平台。重点推进教育部智能药物递送系统设计与评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联合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共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开展有组织科研,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拉长长板,推动学校在高端药物递送系统开发、AI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等科研优势领域持续发力,打造引领发展的新优势,加快“重磅”创新药物研发;补齐短板,拓宽赛道,推动疫苗、核酸药物等生物技术与品种研发,聚焦行业“卡脖子”技术进行深度攻关,推动实现“突围破局”;锻造新板,面向未来,聚焦“从0到1”的原始创新,积极培育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有组织科研,在科学源头和重大技术研发方面抢占未来先机、引领未来发展。加强科研项目申报、过程管理和科研诚信管理,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和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级科技奖励、发表高水平论文及科研经费到款等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整合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和资源,加快推进校企战略合作,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合作实验室等,协同攻克关键技术,推动重大成果产出与转化。建好沈阳药科大学康缘现代北药研究院,强力推动东北道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省市合作共建沈阳药科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打造集核心技术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生物医药“双转”高地。牵头联合东北科技大市场举办大型企业成果对接活动,依托辽宁省现代制药产业联盟和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联合申报省市两级“科技特派团”“揭榜挂帅”项目,加速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实现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建设药学教育领域一流学术期刊群,持续提升《亚洲药物制剂科学》(AJPS)影响力;组建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打造彰显药学特色的智库体系,发挥医药智囊作用;建成检验检测共享技术平台,扩建药品GMP实训中心,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共享办学资源和办学成果,努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五、坚持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申报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持续深化与国际知名学者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在巩固拓展友好院校合作往来基础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深化拓展教育合作交流。在新增校际关系、国际合作实验室、师生高水平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新提升。加大引智力度,依托引智基地和教育部国际合作实验室平台,组织申报高端外国专家计划,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争取引入更多海外高层次学术人才及团队资源。
稳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积极与日本东邦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化学药物大学和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等高校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开展食品科学专业本科生“3+1”联合培养项目。进一步拓展优质国际合作资源,新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校级联合培养项目。建立健全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体系,为中外产学研合作深入拓耕搭建新平台。完善留学生招生、培养、管理等制度,配合“留学中国计划”,以学历生教育为主,逐年增加留学生国别,大幅扩大留学生规模。
六、坚持宗旨意识,提升服务师生质量
不断提升综合治理水平。重视加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政策研究、信息服务,高水平服务学校改革发展。贯彻落实《沈阳药科大学章程》,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营造规范有序的办学环境,推进依法治校更加扎实。落实教代会、工代会、研代会、学代会制度,发挥师生民主管理监督作用。持续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支持学院分类特色发展,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和活力。重视加强校友工作,完成多功能“校友之家”建设,充分发挥校友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真服务好离退休职工,有效发挥老同志政治优势、经验优势、专业优势和威望优势。推进信息公开,高标准运行管理“辽宁阳光校园”平台。
持续优化办学条件与环境。深入推进“一校两区”建设,尽快改善校本部办学条件,两年内现代药学科技创新综合楼投入使用。联合沈河区政府努力打造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全链条产学研合作创业综合体;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公共仪器平台等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跨部门跨校区信息贯通和资源共享;持续推进两校区便利通行,实现两校区一体化运行。加速推进校本部土地出让工作,争取学校最大利益。严格内部控制,加强财务预算收入与支出管理,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挥好图书馆育人作用。建设“温馨校园”,提高后勤精细化服务保障水平。建设“健康校园”,努力将校医院建成二级综合性现代医院,建立学校非直属附属医院,优化师生就医条件和就医水平。建设“平安校园”,建立快速反应、多部门协同的高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力度,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成功召开,为学校未来发展擘画了新的蓝图、指明了方向,未来五年,做好学校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探索和实践富有沈药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学科专业建设再创新佳绩、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科学研究水平实现新跨越、人才引育质效彰显新活力,社会服务效能得到新激发,为把学校建成药学教育领域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研究教学型大学不懈奋斗!努力在实现新时代东北、辽宁全面振兴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